蛋鸡传染性贫血病综合防治方案
蛋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曾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主要引起雏蛋鸡免疫抑制和生长迟缓,易使蛋鸡群对其他病原易感性增高和使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力下降导致免疫失败,尤其是马立克病疫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蛋鸡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各日龄的蛋鸡都易感,主要发生在2~4周龄的雏蛋鸡,其中1~7日龄雏蛋鸡最易感。本病多为垂直感染,也可水平传播,但水平传播临诊症状不显著。发病率在20%~60%,残废率为5%~10%,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以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均可增强本病的传染性,降低母源抗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加蛋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该病的临床症状:贫血是典型的临床特征。蛋鸡患病后会出现精神沉郁,皮肤苍白,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发育迟缓,消瘦,翅膀皮炎或蓝翅,全身点状出血等症状。
本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一旦感染本病,要及时采用抗微生物药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但因价格昂贵,仅用于某些种蛋鸡群。对于商品蛋鸡,平时要加强卫生防疫,严防各种传染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加强对种蛋鸡检疫,淘汰感染蛋鸡,特别是进蛋鸡时,应做CIAV抗体检测,严格控制感染本病的蛋鸡进入蛋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