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白痢综合防治方案
蛋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是由蛋鸡白痢沙门杆菌(salmonellapullorum)感染引起蛋鸡的一种常见细菌病,主要危害雏蛋鸡,以雏蛋鸡拉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死亡率高,成年蛋鸡多为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病蛋鸡和带菌蛋鸡是主要传染源,某些有易感性的飞禽等也可以成为传染源。本病可经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孵化器,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粪便、鼠类和环境等水平传播。各种日龄、品种和性别的蛋鸡均有易感性,2~3周龄内的雏蛋鸡常发,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常呈暴发流行性,成年蛋鸡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近几年来育成阶段的蛋鸡和肉仔蛋鸡发病日趋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别很大,受年龄、品种、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水平、有无并发疾病、感染途径和感染菌数量的影响,育雏室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长距离运输等均可诱发本病。本病潜伏期4~5d。若胚胎期感染,可造成胚胎死亡,出壳率低,孵化出大量弱雏,出壳后3日龄内大量死亡。若出壳后感染,雏蛋鸡一般7~10d发病并开始死亡,21日龄后发病率逐渐减少。
病雏蛋鸡精神沉郁,眼睛呈云雾状混浊,失明,怕冷,聚群,扎堆,排便困难,排便时伴随短促的尖叫声,拉白色粪便,有时拉棕绿色的排泄物,肛门周围的羽毛污秽、粘连,有时候会出现黏肛。蛋鸡则表现为产蛋率下降,零星死亡,有“垂腹”等症状。种蛋受精合格率降低。
建立无白痢种蛋鸡群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对种蛋鸡场定期进行检疫,扑杀带菌蛋鸡。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做好育雏期舍内的通风换气,温湿度及饲养密度适宜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另外,雏蛋鸡出壳24h内注射恩诺沙星或头孢噻呋钠等抗生素,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