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组织滴虫病综合防治方案
禽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火蛋鸡组织滴虫感染蛋鸡和火蛋鸡而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和盲肠出现独特的坏死灶为病理特征的急性原虫病。本病的病原火蛋鸡组织滴虫主要寄生在盲肠和肝脏,对肉种蛋鸡和蛋鸡的影响大,死亡率和淘汰率高,会长期影响产蛋。
组织滴虫在异刺线虫卵巢中繁殖,当该线虫排卵时滴虫也随之而出,滴虫有卵壳保护,存活期长,成为感染源。病原以消化道感染为主,蚯蚓及节肢动物中的蝇、蚱蜢、土鳖、蟋蟀等都可作为机械传播者。
多种禽类均易感染发病,如火蛋鸡、蛋鸡、松蛋鸡、雉蛋鸡、珍珠蛋鸡、孔雀、鹌鹑、鹧
鸪等均易感。4~6周龄的蛋鸡最易感。本病潜伏期7~12 d,病程1~3周,死亡率一般不超过30%。本病四季均可发病,春夏温暖潮湿季节多发,蛋鸡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储藏宿主,也是本病的传播者。本病多发生于2~6周龄的蛋鸡。
感染该病后,病蛋鸡的头部皮肤、冠及肉髯呈蓝色或暗黑色,故又称“黑头病”。病禽精神委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怕冷,瞌睡,食欲降低或拒食,粪便稀薄呈淡色或淡绿色,继而带血,或排大量鲜血等。
杀灭虫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将蛋鸡和火蛋鸡隔离饲养,将成年蛋鸡和雏蛋鸡分开饲养,及时转舍分群,上笼饲养,清除粪便,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治疗蛋鸡组织滴虫病,可以使用甲硝唑、二甲硝咪唑、芬苯哒唑或异丙硝咪唑混料进行治疗,疗程7 d。如甲硝唑:治疗量按250 mg/kg混饲,3次/d,连用5 d。
也可使用中药制剂,如龙胆草(酒炒)、栀子(炒)、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各20g,水煎,供100只蛋鸡一次饮服,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