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母蛋鸡病综合防治方案
新母蛋鸡病是近几年来我国蛋鸡生产中最为突出的条件病之一,给养蛋鸡业带来了很大损失。刚开产的蛋鸡群当产蛋率超过20%时陆续暴发,凌晨1~2时为死亡高峰。
本病的病因很多,公认病因如下:由滤过性病毒病(如冠状病毒病)引起;输卵管炎或肾炎的存在或大肠杆菌病的继发会诱发该病;应激因素包括生理性应激和环境性应激,如当夏季室内外温差太小或通风不良时造成蛋鸡血氧含量过低,热应激造成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造成大量CO2流失,加上饮水不足,导致体内pH值升,碱性偏高中毒等,均会引发该病。另外,日粮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饲料配方不合理等也会诱发该病。
产蛋母蛋鸡(150日龄左右)多突然发病、死亡,初期发病率高,此后病蛋鸡零星死亡,病程可达数周。蛋鸡患病后,瘫痪不起,肛门处常有一成形蛋,挤出后可好转,或在夜间突然死亡。病蛋鸡精神沉郁,拉白色或水样稀便、蛋清样粪便,恶臭,肛门附近羽手被沾污。病蛋鸡脱水,皮肤干燥,眼睛下陷,产蛋率上升缓慢或停止不前。在日常饲养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饲喂优质饲料,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并做好常规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防止各种应激等,有利于预防该病的发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