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啄癖(啄羽、啄肛、啄蛋、啄爪)综合防治
啄癖也称为异食癖,是家禽之间相互啄食的一种疾病,以啄髯、啄冠、啄羽、啄肛、啄趾、啄头、啄蛋为特征,其中以啄羽、啄肛最为常见,多因营养失调所致,饲养环境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疾病等也是本病的诱因。任何日龄的禽均可发生,雏蛋鸡发病率最高,其次产蛋蛋禽,轻型品种的蛋鸡比重型品种的蛋鸡更易发生;野禽比家禽的发病率高。
啄癖危害较大,会严重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引起生产性能下降,造成死亡等。
诊断要点:本病以躯体羽毛脱落,肛门外翻,流血或直肠脱落、出血、溃疡,嗉囊有大量的羽毛、杂物等为特征。
啄羽癖:啄羽、啄尾,可自啄、被啄、互啄。
啄肉癖:啄肉、啄冠、啄头、啄背、啄趾。
啄肛癖:啄肛门,啄脱出肠。
啄蛋癖:啄蛋。
啄食癖:啄食杂物等。
防治要点:断喙或修喙是目前控制啄癖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及时通风,保持温度、湿度适宜,饲养密度适中,光照不宜过强,饲喂全价营养的饲料,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若发现蛋鸡群中有蛋鸡只出现啄癖症状,应立即隔离饲养,并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鱼肝油或复方维生素纳米乳口服液,减轻症状,并使用一些中药制剂进行治疗。